影视行业资讯
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>影视行业资讯

派奇教您怎样拍好电视画面


发布:网络    发布时间:2014-12-10     来源:网络 点击:2362次


在拍摄过程中,电视画面的构成非常重要,只要掌握好了电视画面的构图形式,在拍摄的时候就会显得得心应手,画面也会美观许多。但是,掌握好电视画面的构图也是有一定的难度的,下面派奇影视为大家分享一些拍好电视画面的小窍门,共同探讨摄像的奥秘。

 首先要横平竖直。七扭八歪的画面非常难看。有些记者习惯于用肩膀作摄像机的水平线,因为人的肩膀是大约15°的斜面,而不是平面,所以靠肩膀找水平的办法是不可靠的,必须要用寻像器的边框来找水平。需要注意的是,采用正面构图时,大部分景物的水平线可以和寻像器的横框平行;但采用斜侧面构图时,物体水平线往往与寻像器的边框形成夹角,这时,就不能依靠物体自身的水平线,而要借助物体的垂直线来与寻像器的竖边框平行,从而获得水平的效果。同时要避免拍摄人物中面部于边线过近,避免出现面壁思过,当画面中的人物目光面向一侧时,把画面中较大的空白安排在人物目光的前方,视觉上就比较舒服,相反,把较大的空白留在人物脑后。就会使人感到别扭。

同时,人物的横线要避免出现在脖子的位置和顶天立地的位置,这样观众的视觉上不会过满,有一定的余度,这样的画面才好看。
     其次要掌握平衡。这种平衡在构图中十分重要,比如拍摄全景时,主体应该保留的轮廓线被挤出画外,有的会场全景,会标两头各挤出一两个字;有的建筑物本来是按全景景别取景,却是缺边少沿,全景不全。再比如我们常常可以在屏幕上见到这样的中近景画面:会议主席台上的三四位领导同志,靠画框左右边缘的两个人往往是半拉身子半拉脸,这种顾此失彼的画面不好看,常见的问题还有,有些摄像记者在画面构图时有头重脚轻的习惯,往往是把人物、景物都挤在画面的上半部,而画面的下半部却闲置不用。克服头重脚轻的缺点,要求记者扛起摄像机,首先安排好主体在画中的位置。一般来说,主体上方留的空白应比主体下方留的空白稍大一些,这样,给人的感觉就不再是头重脚轻而是脚踏实地,这样的画面最符合人的视觉习惯。

第三是静要静止,动要柔和。有的记者不太习惯使用摄像机上的自动变焦开关,而愿意使用手动变焦杆,在拍摄推镜头或拉镜头时,由于用力不匀,拍出来的画面哆哆嗦嗦推拉过程不是平稳的匀速运动,而是忽动忽停,煞是难看。克服哆哆嗦嗦的毛病,要求在拍摄时尽可能选择自动变焦方式。必须使用手动变焦时,就应平心静气地掌握好手动变焦杆,使推拉始终保持匀速运动,还有的记者在运用运动摄影技巧时,没有起幅固定画面。开机就推、拉、摇、移,或者没有落幅固定面面,推、拉、摇、移尚未到位就戛然关机,这样起落不稳的运动摄影——运动镜头与固定画面很难合理剪接在一起。剪辑理论上要求动接动静接静,而在实际操作上,绝大多数是固定画面与固定画面的剪接,运动镜头的剪接也大都是运动镜头首尾固定一两秒长度的起幅、落幅相剪接,纯粹的运动镜头在运动过程当中作剪接点的情况是较少的。起落不稳的面面会给剪辑造成很大困难。还有的记者在运用运动摄影技巧时有较大的主观随意性。面对拍摄对象,采用固定摄影还是运动摄影,要根据主题表达的需要,决不能不管三七二十一,扛起摄像机就是推、拉、摇、移,画面没有稳当的时候。特别是电视新闻片,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反映较多的画面信息,要求每个画面的长度稍短一些,老是推、拉、摇、移,每个画面长度相对较长,既不适应新闻片在短时间内容纳较多画面的需要,又使人看起来有眼花缭乱的感觉。对于拍摄出的运动画面,看起来和人的视线移动速度相近,那么,这样的运动速度就比较合适。让摄像机的运动速度符合人的视觉习惯,是运动摄影的一条基本原则。
      最后,要说明的是摄像画面的主题一定要突出,有些电视节目存在着明显的主体不明的问题——人物新闻的主体当然是主要人物,而有的新闻片从头看到尾,观众却认不出究竟哪一个人物,是解说词所讲的主要人物,主题要突出才能表现出要表现的事物。

    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南宁影视公司——派奇影视!



派奇微网站二维码